当前位置:首页> 企业动态 >【鹿城新乡贤巡礼⑪】潘杭春:制鞋精匠的家乡情
企业动态
【鹿城新乡贤巡礼⑪】潘杭春:制鞋精匠的家乡情
发布时间:2021.10.22 发布人: 浏览:540

    乡贤文化,润泽乡里;乡贤力量,聚沙成塔。自“新乡贤”工作被写入国家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后,“乡贤”就愈加被赋予新的内涵,成为推动乡村治理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资源,也成为鹿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底色之一。鹿城区委统战部推出《鹿城新乡贤巡礼》专题,挖掘整理鹿城新乡贤代表丰富的人生经历、知识底蕴,厚植特有的乡土情怀,以乡贤正能量激荡办实事、开新局的新能量,献礼百年,奋进新征程。

    今天,让我们关注丰门街道乡贤,潘杭春。

 


      匠,意为有手艺之人。在丰门街道,有一位省级“工匠”。他是巨一集团技术总监,是“中国鞋都商学院”高级顾问,他所领衔的工作室更被评为省级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。40多年来,他潜心研究鞋设计与制鞋工艺,积极申报专利和省级新产品,本人及其工作室获评“省技能人才”“省劳模”“浙江工匠”“皮革大省工匠”“省拔尖技能人才”等30余项荣誉。他,就是潘杭春。

父亲传帮带

坚守制鞋文化

    潘杭春爱上做鞋,是缘于父亲的传帮带。

    潘杭春的父亲潘阿唐是老温州有名的鞋类设计师,在长期实践中创立了独特的“潘氏比楦法”,相比传统方法更加准确、快速、省料,被同行称为“绝活”。儿时的耳濡目染,让潘杭春对鞋类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14岁时进入皮鞋厂“半工半读”,开启了他的学艺之路。

    1978年,19岁的潘杭春调入东方红皮鞋厂,从事制鞋设计工作。次年,温州组织了一次制鞋比赛。潘杭春设计的以彩色羊皮为面料的微型靴子、棉鞋和凉鞋,展出后引来很多专业人士的称赞。因为这么精致小巧的皮鞋,大家从来没有见过。

技艺上钻研

传统科技碰撞

    从车包、夹包、复底成型等最基础的活做起,潘杭春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但当时已颇有名气的潘杭春并没有固步自封,而是通过不断学习钻研来提高自己的制鞋技艺。在全面继承其父亲独创的“潘氏比楦法”的基础上他大胆创新,将平面设计与比楦法相结合,制鞋技艺更加精准科学,且节省原材料。


 也正是凭着爱钻研的牛劲,潘杭春在鞋革行业如鱼得水。早在2002年,潘杭春进入巨一集团技术部,担任技术总监,潘杭春把传统的手工方法改进为用2D平面设计,结合现在新的三维电脑设计直接进行3D打印,大大缩短了样品开发时间,极大提升了样品的精准度,使得开发过程流程更直观高效,打印鞋底、鞋跟只需两三个小时,产生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。

情系家乡鞋行业

传授“绝技”不保留

    时至今日,潘杭春已经成为了浙江乃至全国制鞋行业大师。然而,他始终情系家乡制鞋行业,致力于培养人才,为行业输送“新鲜血液”。

    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,面对温州制鞋业人才极度缺乏的情况,潘杭春曾为鞋企培育早期技术骨干做出贡献,而这些技术骨干后来也成为温州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,不少温州鞋企的负责人都曾经是他的学生。


 

    2015年,巨一集团成立了以潘杭春名字命名的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,潘杭春带领团队相继攻克研发技术、工艺难题近千次,节省了大量原材料,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50%,大幅提升产品质量。同时,潘杭春积极回馈社会,参与社会兼职,致力于培养更多的鞋业精英。潘杭春本人参与各类鞋样设计大赛的评审活动,选拔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设计人才。潘杭春也因此相继被各级行业协会和相关部门授予“浙江工匠”“大省工匠”“浙江省拔尖人才”等殊荣,被各界媒体誉为“工匠中的工匠”。

    潘杭春表示,他将继续发扬工匠精神、发挥新生代企业家优势,助力“中国鞋都”加速向“世界鞋都”迈进。

版权所有:巨一集团    技术支持:优谷科技    浙ICP备11062671号-1    

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1683号